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,见父母坟墓破烂不堪,却说:不要修,就这样

联华证券_线上股票配资门户_在线配资炒股_在线股票配资平台
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线上股票配资门户_在线配资炒股_在线股票配资平台 > 联华证券 >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,见父母坟墓破烂不堪,却说:不要修,就这样
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,见父母坟墓破烂不堪,却说:不要修,就这样
发布日期:2024-02-20 06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1919年毛泽东正在长沙主持反对军阀的民主运动,可就是在这时,却收到母亲的病危家书,刚与好友对接完工作,便带着小弟毛泽覃赶回韶山。

可病魔无情,毛泽东与小弟还未赶回家中,母亲就与世长辞。然而祸不单行,就在母亲文七妹病逝一百多天后,父亲毛顺生因急性伤寒仙逝。

1959年,在时隔30多年后,毛泽东回到韶山,来到父母坟前,面对杂乱不堪的坟堆,他却否决了陪同人员修墓的提议。

多年后重返故地,毛泽东为什么却没有选择为父母重新修墓呢?这个决定究竟有何深意?

重回故地

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了上海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,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,乘坐专列由东向南对冀、豫、鄂、湘四省进行实地考察工作。

随着专列的飞驰,毛主席也抵达了最后一站长沙。在得知毛主席即将到长沙之后,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便着手准备毛主席的接待工作。

毛泽覃

周小舟不仅在省委大礼堂为毛主席安排家乡戏《三女抢板》,更是为主席准备地地道道的家乡菜。

可在吃过饭后,毛主席却对陪同人员说道:“明天回韶山!”

众人先是一愣,并不知道主席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决定前往韶山,但随着韶山之行,他们逐渐地明白主席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。

同年6月25日,一辆苏制的吉姆轿车和几辆小车在山峦起伏间不断地前进,主席瞅着离韶山的地界越来越近,便将车窗慢慢的摇了下来。

罗瑞卿

临近黄昏,远处农忙的百姓看着到来的车辆热情地挥着双手,而车窗内的主席看着这熟悉的乡村图景,显得格外醉心。

毛主席的车队穿梭在乡间的土路上,最终缓缓地停在松山招待所的那幢古朴典雅的砖瓦灰墙平房前。

至此,时隔32年,毛泽东终于返回家乡。

车子刚刚停下,其他陪同人员也纷纷下车,早在此地等候的地、县、公社负责人赶忙上前迎接,握手、问候。

寒暄过后,因舟车劳顿,陪同人员请主席进屋休息。

可这时的主席好像并没有听到陪同人员的声音,他环顾四周,欣赏着院内与院外的自然风光。

远处炊烟袅袅,百姓在插着红旗的田里忙碌着,而近处,苍松翠竹尽入眼帘。直到陪同人员的声音再次传来,主席才往屋内走去。

入夜之后,毛主席便找韶山的多位干部了解实际情况,同时这也是他回到韶山的重要目的。

他希望能够听到家乡百姓的心声,以便于日后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。

随着赶来的人越来越多,主席住宿房间的小会议室就挤满了人,虽然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但在有些时候却显得更为拘谨。

他们大多是一些年轻人,毛主席对他们来说,那便是顶天儿的人物了,而毛主席离开家乡更是有着30多年,没有见过主席的他们会拘谨是在正常不过了。

毛主席见状便和他们开玩笑地道:“神仙下凡,先问土地。你们都是大大小小的土地菩萨哟。”话音刚落,众人忍不住地笑了起来。

在聊天之前,毛主席便为赶来的大大小小的干部打起了预防针,他希望这些干部能够说真话,实事求是地去谈谈自己的看法,而不是应付自己的问题。

这时的主席又说:

“几十年没有回来了,难免会有些生分,况且你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见过我,但不用担心,不管怎么样,我毛泽东还是韶山人,你们放心大胆地讲,有什么便讲什么。”

屋内的人听到主席的话语,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,对年长的人来说,毛主席还是他们曾经熟悉的人,除了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许多痕迹,其他并没有什么变化。

在气氛活跃得差不多之后,毛主席便问起韶山近年的发展状况,从多少党员问起,到韶山近年的生产状况结束;从百姓的生活状况问起,到他们对近年的农民运动看法结束。

可正当屋内展开激烈的讨论时,会议室内的电灯熄了。

那时候当地还没用通电,屋内的电灯全靠一台柴油机支撑着,好巧不巧的柴油机在这时出现了故障。

而负责管理柴油机的人本来便十分紧张,出现故障后,顿时慌了手脚,焦急地对负责后勤保障的干部说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。

周小舟

当周小舟听到这番话后,对负责干部说:“有时难免出现错误,总结经验就行。”

又询问道:“快修好了吗?”负责干部说:“地质队赶来的师傅正在修机子。”

可机子陈旧,又哪是一时半会能够修复好的,小会议室内的众人在得到消息之后,只好暂时与主席告别,希望主席早些休息。

由于断电的缘故,毛主席被迫改变了晚上工作的计划。他点着煤油灯正准备看书时,罗瑞卿让文家丫头文慧进来了。

文慧说:“主席,您好不容易回到韶山,又断了电,就不要看书或者工作了,好好地休息吧。”

周小舟与毛泽东在韶山

罗瑞卿之所以会这样安排,是因为他十分了解毛主席,有时候小娃儿劝说比他们这些老友劝说更有效果。

主席见状,放下了手中的书,这也是他为数不多较早休息的一天。

第二天清晨,韶山里静悄悄的。往远处看去,仅有几家农舍飘出缕缕的青烟,与山间晨雾连成一片,笼罩着韶山的山间田野中。

而这时的主席却已经起来了,他轻轻地推开房门,往屋外走去,找了个高凳子将自己青布便鞋帮扯上后,又经过院子的月形们,碰到招待所内早起的扫地工人。

工人看到主席后,激动地问:“主席,您怎么起来得这么早,这是要去哪里啊?”

主席与工人握了握手后说道:“我出去走走。”随后便迈着步子往院外走去。

工人跟着主席走了几步之后,便找了个借口返回院内,赶紧叫醒了跟随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。

众人这才急匆匆地去追主席,又让一波人将此事报告给罗瑞卿、周小舟等人。而当罗瑞卿、周小舟和陪同人员赶到主席身边,这时已经到了南岸的塘边上。

毛主席抬头看着隐藏在晨雾中的故居,又望了望眼前的山头,深吸了一口气,在当地老人的带领下,径直地朝着山上走去。

山路陡峭,荆棘丛生,毛主席的卫士伸手想要扶着主席,却被主席摆了摆胳膊躲了开来,并说着:“不要,我能走。”

周小舟见状小声地对罗瑞卿说:“毛主席可能动了感情,让卫士稍微站远一些吧。”罗瑞卿挥了挥手,几个卫士便拉开了与毛主席的距离。

当到了山上之后,尽管是清晨,但毛主席依然是大汗淋漓,可此时的他并没有歇息,而是朝着四处望了望,看到几处坟堆,向那走去。

这时带路的老人说话了:“主席,你老人家的坟墓就在那边。”

当毛主席走到坟堆前,看着满是杂草的坟堆沉默不已,只是弯腰拔除着上边的杂草。这时的他发现父母的坟堆上有一个小小的洞眼,便从旁边抓了把泥土,将洞眼填实。

看到这儿,陪同人员自然是明白了主席心意,可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主席回韶山会祭拜父母,什么都没有准备。

这时,一位机智的工作人员在旁边折了三根松枝递给了主席。

毛主席接过松枝,将其轻轻地放在了坟堆前,郑重而恭敬地行了三个鞠躬礼。

礼毕之后,陪同人员问道:“要不要把坟堆修一下?”

毛主席望着眼前的坟堆深情地回答道:

“不用,保持原样就好,每年清明节请你们代劳培培土就行。”

毛主席深知此次回韶山待不了几天就要匆匆离开,如果修坟一事不能让自己亲手来弄,就没有意义了。

同时他又对工作人员说:“我们共产党人,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,不迷信什么鬼神。生我者父母,下次回韶山还会上来看望他们。”

做完这一切,毛主席又望了望坟堆,想到自己三十多年未看望父母,脑海中浮现出以前与父母的生活往事。

回首往昔

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从17岁起便当起了家,那时的毛家只有六七亩薄田。

他总是起早贪黑、没日没夜地干着农活,可就是这样,依然没有让毛家的经济情况好转。

那时的湖南有着从军习武的传统,并且每月都有饷银,毛顺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将家中的六七亩薄田典当之后,外出当兵。

退伍回来之后,毛顺生赎回典当的土地,还清了家中的债务,而且他极为擅长经商,手里有了余钱,便开始从事一些小本买卖。

毛顺生

同时,他深知土地才是农民生活的本钱,经商赚钱之后,毛顺生一直热衷于买地,地多了之后,活也变得多了,据毛主席回忆,他6岁便干起了农活。

儿子出生后,毛顺生便将大部分心思放在了他的身上。

在毛泽东尚且年幼的时,父亲便开始教他珠算、记账,希望毛泽东继承他这一份家业,并且逐渐地发展壮大。

可早年时期的毛泽东志不在此,一心热爱读书,追寻更为广阔的天地,为此父子二人产生了不小的矛盾,家中也分成了两个”派系“,毛顺生一派,母亲文七妹与毛泽东是一派。

有一次,本应该在田里干活的毛泽东却不见了踪迹,家里的长工、短工都没有找到他。

但知子莫若父,毛顺生直接走到古墓那边将毛泽东抓了个正着。

毛顺生看着旁边空着的担子,顿时火冒三丈,大声呵斥毛泽东,毛泽东自认没错,父子二人大声的争吵了起来。

毛顺生认为毛泽东躲在古墓这边看书,并没有去田里干农活。这时的毛泽东解释地说道:“来看书之前,我已经将所有的农活全干完了。”

文七妹

对于此,毛顺生当然是不相信,这才刚吃过饭不久,肯定是不能这么快就干完了。可当他到田里之后,发现果真如毛泽东所说,只好一声不吭地掉头往家中走去。

等到毛泽东13岁的时候,毛顺生在一次请客吃饭的时候,说自己的儿子又懒又没有用。

听到这,毛泽东叛逆心顿起,心想自己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干活,可父亲却这样说他,即使文七妹极力劝阻,但毛泽东依然自顾自地就朝着门外走去了。

毛泽东16岁时,前往湘乡求学,在家中留有一信,信中写道“学不成名誓不还”。

求学时的毛泽东

虽然毛顺生一直以来反对儿子看书求学,但看到儿子的态度如此坚决,便也没有阻止。

随着毛泽东不断的往家中寄信和药物,父子二人的矛盾慢慢的也就淡化了。

长大后的毛泽东逐渐理解了父亲当时的做法,父亲只是以他的社会经验指导着自己的行为,并且在内心希望自己能够过得更好。

虽然严厉,但对年轻时的毛泽东来说,并不是一个坏处,这让他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地谨慎细致。

而相较于严厉的父亲,他的母亲文七妹便显得极为温和。她在生下毛泽东之前便怀过两胎,但都在襁褓中便夭折了。

所以对毛泽东,文七妹是十万分的疼爱,在其父亲训斥毛泽东的时候,文七妹就经常护着他,而在读书一事上,文七妹更是出力不小。

毛主席脑海中不断地浮现着往日的画面,虽然与双亲阴阳相隔,但是他们的教诲与指导他时刻铭记于心。

”主席!主席?“陪同人员的声音再次传来,才打断了毛主席对往事的回忆。

上山容易,下山却难,这时的下山路有了两个方向,而毛主席恰好选择了一条陡峭的下山路。

随行人员急着说道:“主席,这边没有路,不好走啊。”主席说道:“路不是人走出来的吗?越不好走,我越要走。”

这时保障人员分成了两批,一批负责在前边开路,另一批看着坑坑洼洼且长着各种藓的下山路,有的便想过去扶着主席。

不料这位保障人员却不慎滑到摔在了地上,主席见状急上前扶起他,然后还逗乐道:“你们看,被扶的人没有摔倒,扶别人的人却摔了一跤。”

众人也被主席的话逗得直笑。

毛主席在韶山

下山后,毛主席缓慢地走向故居,在门前稍微驻足,便领着陪同人员走进了故居。

当走进一间堂屋时,主席望着堂中摆着的菩萨和神主牌对众人介绍道:“过去我们家里也迷信,初一和十五时这便是我的工作。”

由于毛泽东两位哥哥的早夭,文七妹担心毛泽东养不大,便让他信观音。

毛主席的迷信思想主要是在他的童年时期,当时主要是受到母亲的影响,在他踏上革命道路后,始终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。

时隔三十多年后,毛主席才得以回到韶山,而对于故居,他心中更是十分的挂念,那里保留着他儿时的回忆,更是他的归宿。

每一间房屋主席都不想落下,不停地在其中穿梭。

当走进一间横屋,主席看到小时候记账的书桌,又对陪同人员幽默的说道:“我白天是劳动力,晚上是个小会计。”

看见了这张书桌,毛主席便能够想到严厉的父亲不停的教他怎么打算盘,怎么记账。

可这时的主席提不出一丝的叛逆心理,尽是对父亲的思念。

再往前走便进了父母的卧室,刚走进卧室,毛主席便看到了父母的遗像,遗像前的主席哽咽着说道:“母亲,你的孩子回来了。”

1919年前后,文七妹患上了淋巴腺炎,随着病情不断的恶化,脖子上长出了一个疮。毛主席对陪同人员说道:

“那时的中国医学不发达,脖子上的疮无法得到医治,母亲最终病死,但是换成现在医疗条件,我母亲便不会死。”

自从文七妹离世之后,毛泽东的脑海中不断的回忆起善良的母亲。在那段时间,曾深陷悲痛之中,在无尽的思念之下,他写出催人泪下的《祭母文》。

在母亲的丧事之后,毛泽东便将父亲接到了长沙悉心供养,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,母亲去世6个月后,父亲也相继离世。

当时的毛泽东由于主持反对军阀的民主运动,未能回家,堂伯父毛麓钟替他代写了一副挽联。表达其对父亲沉痛的哀思。

接连两位至亲的离世让毛泽东深陷悲痛之中,只要有机会,便会以各种方式纪念双亲,表达思念之情。

此次的韶山之行更是如此,趁着对冀、豫、鄂、湘四省进行考察工作,回家看望双亲。只是此时的主席并没有想到,时隔32年,他才有了机会前往韶山看望父母。

往后岁月悠长,虽然毛主席终日为国之大事和人民们所操劳,但其对父母的孝心感怀和孝心,也始终不曾消散。

正如他在《祭母文》中所写的那样:

念兹在兹,此心不越。养育深恩,春辉朝霭。

报之何时,精禽大海。呜呼吾母,母终未死。

躯壳虽隳,灵则万古。有生一日,皆报恩时。

有生一日,皆伴亲时。今也言长,时则苦短。

惟挈大端,置其粗浅。此时家奠,尽此一觞。

后有言陈,与日俱长。